焦作以鈦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日漸形成

2024年11月11日 13:43 1844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鎂鈦   作者:

金秋十月,在中源鈦業有限公司中福鈦鋯產業園內,目之所及,一排排銀灰色不銹鋼廠房在秋日陽光映照下熠熠生輝。走進中福鈦鋯試生產車間,熔鑄、鍛造、軋制,道道工序,井然有序。

中源鈦業有限公司中福鈦鋯產業園,是焦作市“三十工程”的十大工業項目。“自2023年1月28日開工建設至今,該項目已完成一期鈦合金材料的熔煉、鍛造等廠房建設和相關設備安裝。今年3月份,項目順利進入試生產階段,6月份,1.5萬噸鈦材生產線已達產,預計今年年底批量生產。”中福鈦鋯總經理賈國玉言簡意賅。

焦作,經歷了結構調整陣痛期的老工業基地、重工業城市,現已全面開啟轉型升級模式。一項項新技術、一個個新業態,競相“開花結果”。

目前,焦作市工業產業鏈越拉越長。該項目總投資31億元,分三期建設完成:一期建設年產6萬噸鈦及鈦合金熔鑄生產線,二期建設年產4萬噸鈦及鈦合金熔鑄生產線及鈦材加工生產線,三期建設標準化定制廠房以及多層產業研發用房,重點發展鈦精深加工制品及新材料產業。

鏈式集群發展,是現代產業的標準配置。以鏈式布局激活“聚變效應”,是制造業倍增發展的不二選擇。焦作市傳統產業鏈、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和未來產業鏈“三鏈”協同發力,健全“鏈長+鏈主+協會+聯盟”推進體系,壯大“3+13+N”產業鏈群,打造新材料產業、綠色食品產業、高端裝備及汽車零部件產業3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走出了工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據此,浙江甬金金屬、龍佰集團、貴州航宇科技這3家在各自行業內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一拍即合,戰略重組,2022年10月20日攜手成立了中源鈦業有限公司。

這一項目全方位匯集要素資源,依托龍佰集團海綿鈦原材料優勢、甬金科技鈦合金深加工技術優勢、貴州航宇全球航空高端配件市場優勢,以及項目管理團隊30多年研發制造經驗,致力于打造全國鈦材料行業示范工程,推動產品進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中高端和關鍵環。

打造從海綿鈦、熔煉、鍛造到加工材的一體化工藝布局,這一項目成就了“一體化、專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鈦及鈦合金材料生產加工基地,實現了“品質可控,成本可控”的鈦及鈦合金定制化規?;a。

關鍵技術等不來,買不來,要不來。步入中福鈦鋯熔煉車間,質量部副部長張亞峰介紹:“看,這個就是我們自主設計的真空自耗熔煉爐,采用6項全新技術,遠程集中控制,操作簡單明了。世界首創EB爐,能熔煉鈦坨、回收殘料,還能電子束焊接。”

“電極焊接過程中,我們采用銅頭等離子技術。這種焊接方法能量集中、電弧穿透力強、焊接熱影響區小、焊點強度高,能夠完全避免因焊針與電極的接觸造成高密度鎢金屬的污染問題,確保電極焊接高質量;使用大直徑、大噸位的鈦錠在真空自耗電弧爐中進行熔煉,不僅提高了生產率和成品率,而且能保證產品的高品質;采用具備兩個工作位的真空自耗電弧爐,實現雙坩堝交替熔煉,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該項目技術人員介紹。

向“新”發力,逐“綠”而行。該項目采用國內領先的高端鈦及鈦合金新材料生產技術,購進的各種設備具有節能、環保、減排特性,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冷卻水循環使用,清洗水溢流使用,廢水量少,減少“三廢”排放量,減輕末端治理負荷,污染物經處理后達標排放,符合節能、環保、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要求。

環境優,企業強。為保障該項目順利推進,確保早落地、早見效,焦作市為中福鈦鋯產業園項目建設發展解決問題27個,涵蓋要素保障、項目建設、企業發展、資金支持、人才引育、科技創新、政策惠企7個方面。一期項目用地審批,1天內出市報省,是焦作市首個實現摘牌“當天即拿證”的項目。短短3個月內,順利完成一期項目所有手續辦理和要素供應。

4月15日,中福鈦鋯產業園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源第一錠”安全出爐。目前,一期1.5萬噸鈦合金熔鑄生產線項目轉入試生產階段,從開工到試生產,僅用時8個月。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一個以鈦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日漸形成。“我們將積極順應新型工業化發展趨勢,瞄準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高端制造等國家戰略行業,推動電子、精密儀器、民用鈦制品等產業發展,加快鈦材料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從基礎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跨越,融入產業變革‘新’方向。”賈國玉說。

像中福鈦鋯一樣,焦作市工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傳統產業仍起支撐作用,新興產業已經發力。焦作市將聚焦關鍵、破解難題,挖掘潛力、放大優勢,鞏固傳統增長點、培育增長新動能,持續提升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shanshuisiyin.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