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瑞木:紅土鎳金屬行業的明珠 “一帶一路”南線的央企旗幟
2024年05月30日 10:54 586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其他稀有金屬 作者: 宋樹濤
中冶瑞木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洲陪同中國五礦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冶集團黨委書記、中冶集團暨中國中冶董事長陳建光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會談。
中國駐巴布亞新幾內亞大使曾凡華考察中冶瑞木。
瑞木冶煉廠
瑞木礦山
位于南太平洋地區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瑞木紅土鎳鈷礦項目是中冶集團自主設計、建設和運營的集采選冶為一體的世界級礦業項目,規模位列巴新礦業公司第3位。截至2023年初,已探明和可控的鎳礦石資源量為5260多萬噸,總資源儲量大約1.55億噸。該項目總投資20.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2.81億元),是中冶集團憑借自有知識產權打造的紅土鎳礦世界級標桿工程,是中巴經濟合作的典范。在當時創造了達產速度最快、單位噸鎳投資最低、單位噸鎳現金成本最低的有色金屬冶煉奇跡,為行業和世界礦業開發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中國贏得了榮譽,改變了中國人在國際礦業界的形象,提升了中國人在世界礦業界的地位。
作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在南太平洋地區最大的投資項目和“一帶一路”上最大的紅土鎳鈷礦采選冶一體化項目,瑞木項目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還肩負著在南太地區展示央企品牌形象的責任,承擔起中國和巴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橋梁紐帶作用,為中國企業開拓南太市場,為中國同巴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向更高水平發展、中國和南太島國建立密切關系作出了突出貢獻。
紅土鎳金屬行業的明珠
低品位紅土鎳礦的冶煉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被譽為有色金屬冶煉塔尖上的明珠。1962年,澳大利亞礦物資源局發現了瑞木KBK礦山的鎳鈷紅土礦床,雖然進行了大規??碧?、取樣、實驗、科研等工作,也獲得了巴新政府的采礦許可,但是由于技術等原因,一直沒有進行開采。直到40多年后的2003年,中冶集團組織了第一支技術商務考察隊來到這片原始的熱帶叢林,才真正喚醒了這座沉睡了億萬年的世界級紅土鎳鈷礦。2004年2月,在中國和巴新兩國政府總理的見證下,中冶集團在北京與巴新政府、外方合作公司締結《開發框架協議》,并在巴新注冊成立瑞木鎳鈷管理(中冶)有限公司,這是集有色金屬資源開發、建設、運營的大型專業化管理公司。
該項目啟動之初,面對著“零技術、零設備、零經驗”的不利局面,而且硫化鎳鈷細磨等核心設備被國外公司壟斷,拒絕向中國市場出售,工藝風險、進度緩慢、投資額高、設備短板猶如“四座大山”橫亙在項目團隊面前,外方股東的質疑、上級領導的擔心、行業專家的疑慮,都沒有停止項目團隊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堅實步伐。經過中冶集團各參建子企業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小規模試驗獲得成功并申請了專利。2006年11月,該項目開工建設,經過6年時間,2012年12月,瑞木鎳鈷項目正式竣工投產。中冶人向世界宣布成功摘取了這顆有色金屬冶煉塔尖上的明珠。
瑞木項目是世界上采用高壓酸浸工藝處理低品位紅土礦提取鎳鈷金屬產品的第一個成功案例,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品位紅土鎳礦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綜合技術,有效解決了采礦-選礦-礦漿輸送-冶煉全工藝流程的工程技術銜接及匹配難題。在工程技術銜接及匹配方面優于國內外同類型項目,打造了鎳紅土礦全濕法冶煉技術工程化應用的首個成功案例。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級預熱+高壓釜+三級閃蒸技術,蒸汽循環利用率高(>75%),浸出率高(Ni≥95.5%、Co≥95%),首次成功應用國產預熱器、高壓釜、閃蒸槽等關鍵核心設備,并選用大量特殊材料閥門及儀表,解決了高壓、高溫、高磨蝕、高腐蝕等惡劣工況的工程技術難題,實現了高壓酸浸工廠自動控制和安全、穩定、連續生產。
瑞木項目創造了很多中國和世界第一,填補了多項行業空白。該項目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投入運行的高黏度紅土鎳礦長距離輸送管道,后端配備了自主專利技術的世界上最大消能站,有效地降低了項目投資,與此前國外同類產品相比節省投資70%;是世界上唯一采用深海填埋技術處置紅土鎳礦濕法冶煉尾渣的項目,設計、運行、理念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核心裝備和部件方面推行本土化,瑞木項目開發了高效、節能、技術可靠性高的材料和設備,有效節約項目投資,包括中國本土首次制造的世界第二大冶金高壓釜,直徑5.1米,總長39米。瑞木項目采用國內自行生產并首次用于設備制造的鈦17合金鋼鈦復合板,其中鋼層厚度117毫米,是世界上最厚鋼鈦復合板材料之一,在國內首次制造并批量生產,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選用了世界上直徑最大(超過28米)的深錐濃密機;直接礦漿預熱設備是國內首次設計并制造的關鍵壓力設備,保證了項目熱的綜合回收和工藝穩定操作;在國外首次批量采用ETFE材料(水立方外層用材料)用于高溫腐蝕性礦漿輸送;首次在長輸礦漿管道中實現了統一內徑的管道制造和焊接要求,使得礦漿輸送更加流暢,定期清管工作變得更加安全。
瑞木項目首次采用自主開發的氫氧化鈉沉淀鎳鈷技術,解決了氫氧化鈉體系局部堿性過高、產品聚水性強的技術難題,解決了工藝穩定、易于控制、環境適應性強的工藝控制難題,產品含水率低,由73%~75%降到55%~60%,有效地穩定了生產操作、降低了運輸成本;創新性地采用“圓筒洗礦機+槽式擦洗機”的工藝進行洗礦;針對項目原礦屬于高黏度多細粒黏土型難洗礦物的特點,采用“水力旋流器分級+螺旋溜槽粗選+搖床精選+磁選提高鉻鐵比”的工藝進行選鉻,提高了選礦效率,鎳選礦回收率≥95%,選后礦漿鉻含量少、粒度細,不僅滿足了長距離管道輸送的要求,同時產出了副產品商品級鉻鐵礦精礦;采用液壓鏟+鉸接卡車為主,水力采礦為輔的采礦工藝方案,提高了采礦作業的靈活性和效率,適合熱帶雨林高強度降雨的自然條件;有效地實現了硫磺制酸過程中余熱的回收利用,大幅減少了蒸汽制備過程中的能量消耗;高壓酸浸采用的余熱回收技術熱效率高,可節約75%以上的新蒸汽量;與同規?;鸱ㄦ囪F工藝相比,節能指標為50.5萬噸標煤/年,減排二氧化碳量為155萬噸/年。
憑借核心技術的研發,該項目獲得國內專利4項。原設計單位通過該項目獲得國際專利1項,國內專利16項,并全部應用于項目實踐中,包括礦石加壓浸出工藝、從含鎳鈷礦石生產鎳鈷的工藝、氫氧化鎳制品及其制備方法、紅土礦選鉻方法等在內的發明專利。截至目前,該項目及相關技術先后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建設協會優秀咨詢獎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建設協會優秀工程設計獎一等獎、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優秀獎等多項省部級獎項。
縱觀世界各地的紅土礦項目,投產不達產始終是難以解決的問題,甚至成為壓垮項目的最后一根稻草。20世紀60年代,古巴建成了一個紅土礦項目,但是卡斯特羅革命后就一直停產。后來,一家加拿大公司對其進行投資改造,直到2000年才達到歷史產能,但還是沒有達到設計產能。20世紀90年代末,澳大利亞建成了3個紅土礦項目,由于技術原因,都沒有達到設計產能,最高的一家達到設計產能的75%,其中一家已經倒閉。與瑞木項目同期投產的、由國外知名工程公司設計的馬達加斯加Ambatovy項目至今產量只能達到設計產能的70%左右。新喀里多尼亞的Goro項目2010年投產后最高達到設計產能的60%,并且由于當地政局動蕩,該項目股權被多次轉賣,多次停產。
作為世界上首個快速成功的紅土鎳礦項目,絕大多數設備都是自主設計制造的非標設備,很多工藝也是首次使用,瑞木項目在實際使用和生產運行實踐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又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所以只有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摸索改進、創新完善。瑞木項目在投產5年后,2017年全面達產、超產,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多年達產超產,最高產量達到了設計產能的108%,這又創造了一項有色行業的世界奇跡。
瑞木人用骨子里的創新擔當,扭轉了資源、技術、設備受制于人的局面,為世界低品位紅土礦開發冶煉提供了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設備和中國解決方案。
真正起到壓艙石、穩定器、
動力源的作用
作為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的核心骨干子企業,中冶瑞木始終第一時間堅決貫徹落實上級的決策部署,竭盡所能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伴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瑞木項目產量、利潤連創新高,利潤水平持續多年在中國五礦、中冶集團子企業中名列前茅。即使在疫情3年期間,瑞木項目每年的利潤平均超過了10億元,真正起到了壓艙石、穩定器、動力源的作用。
中國五礦以“礦業報國、礦業強國”為初心使命,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作為中國五礦子企業中唯一以鎳為主要產品的礦業企業,瑞木不僅承擔著鎳金屬領域“礦業報國、礦業強國”的神圣使命,而且還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保障國家鎳金屬供應安全的責任。中冶集團全力以赴推進實現“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建設世界一流投資建設集團,并且要以敢于勝利的奮斗精神推進海外業務高質量加快發展;作為中冶集團利潤大戶的三座在產礦山之一的瑞木,位于“一帶一路”南線上的重要國家,是中冶集團在巴新的總代表單位,要承擔起帶領中冶子企業開拓巴新市場的責任。
巴新國土面積46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0萬,面積和人口是大洋洲中僅次于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國家,鎳、銅、金、銀等礦產資源豐富。受自然災害影響以及長期處于半封閉狀態,巴新經濟發展水平落后,近37%的全國人口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人均1.25美元/天)以下。2021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顯示,巴新在189個國家中位列第156位,屬于“低人類發展水平”?;A設施落后,道路、橋梁、機場、碼頭等領域有大量投資建設機會,并且勞動力資源豐富,將經歷漫長的人口紅利期。目前,中國十九冶、中冶國際等中冶子公司成功進入巴新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領域。
憑借20多年深耕巴新市場樹立的品牌形象,搭建的良好政府關系,中冶瑞木有信心在做好瑞木鎳鈷項目生產運營的同時,帶領集團兄弟企業大力開拓巴新市場,拿到更多高大綜新的優質項目。
“一帶一路”南線的央企旗幟
瑞木項目于2012年建成投產,是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一個項目。雖然遠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遠離祖國、遠離親人,但是每一個瑞木人都時刻沒有忘記我們是中央企業,要聽黨的話、跟黨走,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重要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來,中冶瑞木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讓當地人民和社區共享瑞木的發展成果。受中國創造了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奇跡的巨大鼓舞,以“共同富裕”理念為指導,瑞木人積極探索,充分借鑒國內脫貧攻堅戰的有益經驗和做法,在開發建設和生產運營過程中,時刻不忘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包括提供就業、環境管理、員工培訓、健康醫療、教育援助和基建項目等,并為土地主公司和當地企業提供商業機會,積極發展與當地社區的關系,在當地樹立了負責任的良好社會形象,成為“一帶一路”南線的一面央企旗幟。
截至目前,中冶瑞木屬地化員工946人,通過承包商間接雇傭當地員工約2000人;捐建房屋74棟,惠及71戶700余人;累計投資援建項目周邊24所學校;每年為項目區土地主子女提供學費,從礦山鋪設9公里供水管線到Danagari移民區,保障維護移民區供水供電;累計提供技術培訓6825人次。《發揮中國智慧 編織減貧之網——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冶瑞木為南太平洋島國提供中國減貧方案》被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等7家機構聯合授予“第四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并將收錄進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網站——中外減貧案例庫及在線分享平臺。瑞木項目還獲得巴新礦業石油商會授予的“踐行社會責任典范”榮譽稱號。
瑞木冶煉廠具有高溫、高壓、強酸、強堿、強腐蝕、易燃、易爆等特點,稍不注意就極易發生事故。中冶瑞木充分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通過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強化意識,從2017年以來,瑞木冶煉廠連續7年21次大修沒有發生事故,創造了一個行業奇跡。
瑞木礦山充分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技改做到廢水零排放,礦山下游河流又恢復了往日的清澈,又看到小孩在河里游泳,婦女在河邊洗衣服,再也沒有收到當地村民的投訴。而且每年節約用水50多萬立方米,節約用電的同時也節約了大量柴油的消耗,從而減少了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
踏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征程
20多年來,瑞木項目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和大力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見證了瑞木項目相關協議的簽署,到巴新項目現場視察指導工作。2023年10月,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了巴新總理馬拉佩,并共同見證了瑞木相關協議的簽署。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領導也高度重視瑞木項目的發展,中國五礦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冶集團黨委書記、中冶集團暨中國中冶董事長陳建光赴香港出席首屆巴布亞新幾內亞-亞洲投資大會,并與巴新總理馬拉佩舉行會談。中國駐巴新大使曾凡華、經濟商務參贊姜成森,中國中冶外部董事等領導先后到瑞木公司考察指導工作。這既是對中冶瑞木的肯定和鼓勵,更是鞭策。
2022年以來,中冶瑞木努力克服疫情3年帶來的不利影響,摒棄守成思想,以積極的創業心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守正創新,大力推動各項工作。加強對員工的關心、關愛,讓員工共享發展成果,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以中冶集團三年基礎管理提升為契機,完善組織機構設置,加強各項規章制度的修訂、廢止、增加,大力推行精細化管理。邀請原設計單位專家進行設計回訪,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動設備的更新換代升級改造。加大深邊部探礦力度,努力推動項目二期準備工作進展。加強與項目所在地馬當省政府以及土地主的聯系溝通,為項目營造良好的外部社會環境。加強與巴新政府、礦業部、勞工部等部門的溝通,為項目發展以及公司進一步發展爭取巴新政府的支持。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極大改善了瑞木及中冶在巴新的形象。加大新聞宣傳力度,積極在國內外媒體發聲,有效占領輿論陣地,大力維持瑞木在巴新乃至國際社會積極、正面、負責任的企業形象。
經過不懈努力,管理更加規范了,人心穩了,士氣高了,員工獲得感幸福感強了,礦山、冶煉廠運行更加平穩,和地方關系更加密切了,企業的發展環境更加和諧了。
目前,中冶瑞木走上了高質量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軌道,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各項工作都在平穩有序開展。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新思考和審視瑞木項目,重新思考和確定瑞木項目的定位,重新思考和規劃瑞木公司的頂層設計,重新思考和確立瑞木公司的發展愿景和企業文化理念。
新時代新征程。中冶瑞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在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重大機遇,大力推動采礦工藝革新、設備升級改造,大力推動深邊部探礦找礦,積極尋求與巴新政府及企業深入合作,為瑞木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也為中國五礦及中冶集團拓展巴新市場奠定基礎。中冶瑞木勇于承擔“礦業報國,礦業強國”的初心使命,為中國五礦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貢獻力量,為中冶集團早日實現“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貢獻力量,使中冶瑞木這面央企旗幟在南太平洋上空高高飄揚。
責任編輯:周大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shanshuisiyin.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